“二十二人考中,县里轰动了,并传到府城,打听书院的人越来越多”,谢卫远说
赵晴说:“县试容易过,府试不好过,过院试中秀才更难了”
“也是,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了,以后考科举更难了”,谢卫远感慨
大家赞同,生活好了,有点余钱,都想供出一个读书人当官,光宗耀祖
苏叶想了想,开口问:“府试有先生领去吗?住宿怎么安排?”
他们在府城的宅子在西南角,离考试地方较远,住那怕是不方便
谢卫远回答:“有个先生带部份学生去,也有学生自己去,居说预定客栈了”
“那就成,考中的人,一人送去三两银子” ,谢卫华说
“会不会少了?”,谢母问
“刚刚好,府试院试送程仪大多是这个数目,给多了不好,娘,读书人自尊心强,送多了人家心里认为我们在施舍他,羞辱他”,谢卫远说道
谢母默了一会:“是我想岔了”
谢卫远觉得家里的助学方式有好的地方,也有不好的地方,不走科举还好,走科举的人中了童生、秀才,人的际遇变了,社会地位变了,心态跟着改变,中了童生,虽没多大实际益处,但算是一脚踏进读书人的门槛
读书人清高的多,心态好的会真心感激谢家的提携,心态不好,自尊心极强,心胸窄的人不仅没有感激,心里甚至把在果园的那段求学经历归为耻辱,把谢家的资助扭曲为富人的施舍
说不定别人不经意间一句:“啊,你是谢家资助出来的啊,将来发达了,可别忘了谢家资助之恩”,折损当事人的自尊,进而怨上谢家,时间长了,摆脱不了谢家的影响,恨上谢家,有机会说不定还会背后捅谢家刀子
研究过太多犯罪案例的谢卫远认为,这种事情极有可能会发生,所以送程仪按正常来就行了,这些,想来大哥也想到了,才规定送程仪的数目
当然就目前来讲,助学正面影响巨大,负面的几乎没有,没必要为将来还没发生的事终止
今年清明祭祖少了谢卫辰谢承瀚谢云舒三人,并没什么不同,村里各姓氏的祖坟都是在村西南,瓷土山到大竹林之间,有多个小山头,谢家买下其中一个做祖坟,现在只有谢父的坟,旁边两个山头便是苏家的
苏叶不知其它地方风俗如何,这里嫁进来的媳妇一般不上山扫墓,当然去也可以,家主允许即可
出嫁的闺女可以回娘家扫墓,未出嫁的闺女也能上山,因为闺女姓娘家的姓
对这些风俗,苏叶没去探究,反正谢家嫁进来的媳妇,嫁出去的闺女都能去上山扫墓
去年苏叶回娘家随苏世伟弟弟上山拜祭过曾祖父母,今年没去,今年去拜祭公公
一早,天阴沉沉,雨没下来,除了五岁以下的孩子,一家人都去了,从纸作坊到山里竹林修了路,可以坐马车走大半路程
两辆马车停下,拿了祭品,走一段路到谢父坟前,谢父的坟和周围都用石头砌的,不用拔草和填土,摆了祭品,倒了酒,烧元宝,房子,四季衣裳,马车,东西不少,纸剪的,都很漂亮,一把纸剑看得和真的一样
从谢卫华谢卫远开始,一个挨一个拜祭,和谢父说说去年家里发生什么事
谢卫华和谢卫远说家里发生的大事,谢母唠叨些锁事,苏叶只说些孝顺谢母,照顾家人的话,赵晴和何芬也说些差不多的话
谢承熹和爷爷说自己学业进步了,特别是书画
尽管每年来,谢云芙和谢云婧心里还是毛毛的,快速说她们会孝顺长辈,爱护弟弟妹妹,马上退远点
谢承霖咚咚咚磕三下头:“爷爷,我长大了要和您一样,做个镖师,走南闯北”
谢卫远挑眉:“承霖去年你和爷爷说要做大将军”
谢承霖没回他三叔,对墓碑说:“爷爷,我是小孩子,可以改志向”。
好吧,你是小孩你有理
谢承巍磕头后:“爷爷,我也改志向了,长大后不做捕头,我要做大理寺卿,审理天下冤案”。
大人们惊讶了,看向谢卫远,谢卫远摊开手:“不是我引导”
谢承霖举手:“我知道,四弟最喜欢看大理寺审案的小话本”
谢承淮上前咚咚咚磕头:“爷爷,我志向不变,努力读兵书,将来做大将军”
小小年纪,志向却都不小,大人们也没当真,未来如何没人知道,不过小孩子有奋斗有目标是好事
他们停留一会,收了祭品,正准备下山,谢晓竹带丈夫孩子上来了,他们上隔壁山头拜祭,下山换祭品,这才上来
等谢晓竹一家拜祭后,大家才一同下山
山下到一半,微微细雨飘下,风一吹,有点冷了,好在一早天很阴沉,每人都带了披风,大家加快脚步,几个孩子穿上披风跑着下山
上了马车,雨稍大,几辆马车先后启程离开
谢母脸上神情没有太难过,双手握着大儿媳的手,心里有遗憾,老头子要是能活下来,看儿孙满堂多好
苏叶她们没见过公公,心里生不起难过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