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晋的话。」谢嬷嬷道,「老奴当初之所以入宫,是奴婢的娘要给奴婢裹脚。奴婢受不了那个痛,不愿意。奴婢的娘说,你留着天足以后没人愿意娶你。那时候老奴家里也不富裕,朝廷选秀的时候选宫女,老奴就选择入宫了。」
「谢嬷嬷也没有裹脚?」阿笙惊讶,「我也没有。不但我没有,阿筝,阿箫,阿笛也没裹脚。我还以为像你们这些汉人一定会裹脚。」
谢嬷嬷脸色闪过一丝不自在。
石舜华开口道:「阿笙,你爹娘也是汉人。」
「不一样的,主子。」阿笙道,「奴婢的爹娘虽然是汉人,但在府上待久了,习惯就跟您差不多,就算奴婢不裹脚,府里也不会有人说什么。像谢嬷嬷这样生活在汉人村落里,不裹脚就是个另类,会被人戳脊梁骨的。」
「阿笙姑娘说得对。」谢嬷嬷道,「我们村有人在满人大臣府上当差,家里的姑娘不裹脚,村里人也不会说什么,因为把他们当成半个满人,生活习俗不一样,大家能谅解。」
石舜华:「谢嬷嬷,继续说,四皇子就不用说了,太子比你我瞭解。」
「七皇子的脚有点残疾,因为这点性格很是腼腆。八皇子的生母身份低,但八皇子打小养在惠妃身边,惠妃和大皇子争吵时,八皇子在中间说和,安慰惠妃,所以惠妃很疼八皇子,吃穿用度也比生母同是庶妃的七皇子好很多。」谢嬷嬷说着,一顿,「其实七皇子也不差。」
「相对来说是不差。」石舜华道:「你继续。」
「九皇子的性格跟宜妃有些像,也随了宜妃的精明。」谢嬷嬷道,「十皇子的额娘是贵妃,子凭母贵,没人敢招惹他,奴才都顺着他,性子就有点单纯。十一皇子身子骨弱,三天两头生病,一病就是小半个月,出来的次数少,老奴不瞭解。」
石舜华:「十二皇子是苏麻喇姑养大的,苏麻喇姑本分,她养大的皇子也不会差。说说十三和十四吧。」
「这两位皇子在南三所的住所相挨着,年龄相仿,关係倒是很不错。德妃疼十四皇子,也就顺便佛照一下十三皇子。十三皇子因生母是庶妃,知道没有胡闹的底气,比较懂事。」谢嬷嬷说到这里,不禁嘆气,「佟皇后是皇上的表妹,皇上因佟皇后的关係平日里很关心四皇子。五公主又得太后喜欢,十四皇子有这么一对哥哥和姐姐,生母是庶妃,在宫里也不会受到委屈。可德妃不是庶妃,还是后宫四妃之一,德妃又疼十四皇子,就把十四皇子惯得有些骄纵。」
「等等,嬷嬷,因为喜欢小儿子,就可劲惯小儿子?说不通啊。」阿笙道,「不应该是因为喜欢,才严格要求,望子成龙么?」
石舜华坐太久,站起来走动走动:「德妃以前是干什么的?」
「宫女啊。」
「对,是宫女,而且是包衣。」石舜华道:「不是读遍史书,精通琴棋书画的高门嫡女,她的见识导致她疼孩子就把一切给孩子。说白了这就是眼皮子浅。更何况她不喜四皇子,隻认十四皇子一个儿子,可不得要月亮不给星星。」
「你这么一说,七月初三,十四皇子真有可能找你要生时礼物?」阿笙忙问。
石舜华也不确定,毕竟胤祯只有七岁,年龄太小,心性不定:「有可能。」
「爷不同意给,您怎么打算的?」阿笙问,「要不初三一大早,奴婢就在前院等着,只要一看到十四皇子,奴婢就说你身体不舒服,在后院歇着。反正爷很忙,他也不敢打扰爷处理事务。」
「你叫我躲着他?」
「奴婢没这么说。」阿笙连忙道,「可您不躲着他,爷就会生气。」
石舜华想一想:「阿笙,去找两个人到城里把民间小孩喜欢玩的那些布老虎,泥人,风筝等物全买来。通知膳房初三早上做些茯苓糕,太和饼,蜜饯、酥饼和水果冰饮。爷不准我再像今天这么大方,我送给十四弟一些民间玩意,爷没什么好说的了吧。」
「爷会说你抠字眼。」阿笙道,「奴婢说句大不敬的话,那些皇子不是四皇子,不得生母喜欢。在宫里除了皇上没别的依靠。您对他们再好也不见得有什么用。」
石舜华:「他们年龄小,还知道吃人家的嘴软,拿人家的手短。即便不能多个帮手,也比被大阿哥笼络去好。」
「福晋说的是。」谢嬷嬷道,「福晋跟皇子们熟识了,大皇子想拉拢他们,一想到从你这里拿到好几样东西,也不会亲近大皇子。毕竟殿下还是名正言顺的嫡子。」
「奴婢这就去办。」阿笙推门出去。
七月初三,早上七点两刻,太子带着跟屁虫从正殿出来,看到路口站在三个半大小子。
胤禛眯着眼远眺:「十四弟?他不去用早饭,怎么跑这里来了?」
五天前,胤禛这么问,太子可能会冷冷地回一句,鬼知道。然而今时今日,太子心中冷笑,嘴上说:「等你?」
「可能吧。」胤禛走到跟前,见太子也跟上来,正想问你怎么也过来了?话到嘴边意识到这个路口是太子回讨源书屋必经路口,「十四弟,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