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间比试
太子盯着石舜华打量一番, 试探道:「你认真的?」
「爷怕妾身给你丢脸?」石舜华不答反问。
太子:「孤经常被你堵得哑口无言, 孤相信你照样能把刘不语堵得百口莫辩。只是这样一来尖酸刻薄的文人会说你干政。汗阿玛前些日子还罚德妃抄一百遍圣训。」
「干不干政不是书生说了算, 也不是御史说了算,是汗阿玛说了算。」石舜华道, 「所以妾身请爷去问问汗阿玛。」
「你说朝廷曾两次颁布禁止缠足,孤想起来了,第一次那一年董鄂妃病重, 祖父无心朝政,第二次汗阿玛年龄还小,王公大臣也不可能和汗阿玛讨论女子缠足。这两次应该是太皇太后授意。」太子道, 「如果是真的, 以汗阿玛对太皇太后的尊敬, 她老人家关心的事又因你被提起,汗阿玛极有可能借此达成太皇太后的心愿。」
石舜华:「爷愿意替妾身找汗阿玛?」
「孤试试吧。」太子说着话突然想到,「赵谦是不是你阿玛的好友?」
石舜华仔细回想一番:「阿玛的好友中没有姓赵的。那个赵谦有什么问题?」
太子:「今日早朝孤还没搞明白到底怎么一回事,叔公也正懵着, 是礼部的赵谦出来把刘不语堵得哑口无言。孤还以为他是石家姻亲或者你阿玛生前至交好友。」
「爷想不明白就叫你的哈哈珠子去查啊。」
太子:「是得查查,还得彻底查清。」
刘不语认为缠足就是鄙视汉人,这事不慎重处理, 隐藏在民间的反清势力定会借此煽动文人闹事。于是康熙就宣大学士阿兰泰、礼部尚书佛伦等人觐见, 共同商讨「缠足」一事。
上午九点三刻, 太子吩咐他的哈哈珠子去查赵谦和刘不语两人, 随后去见康熙。
太子一看御案前面好几个绣墩, 立刻明白康熙准备跟佛伦等人长谈。各自见了礼, 太子就说:「汗阿玛,石氏想亲自跟刘不语解释她为何不用缠足的宫女。」
「你跟她说刘不语参她?」康熙一看太子点头,不禁皱眉:「她身怀六甲,不叫她好好养胎,告诉她干么?」
太子见状,便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说:「这事早晚会传到她耳朵里,儿臣怕她日后多想才选择告诉她。石氏问儿臣刘御史秉性如何,儿臣跟她说年龄不大却有些古板。
「石氏便说结果不能让刘御史满意,以他古板的性子会继续上书,直到她鬆口以后用缠足的宫女为止。儿臣觉得石氏说得在理,请汗阿玛允许石氏亲自跟刘御史解释。」
「皇上,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。」石舜华是阿兰泰的外甥女,阿兰泰为人有些护犊子,太子说完他就开口说:「只是这样一来刘御史难免会批太子妃干政。」
「这事哪能称得上干政。更何况又不是太子妃挑起来的。」恭亲王常宁道,「大不了回头下朝再讨论。皇兄,臣弟也觉得太子妃的主意不错。当年太皇太后五年之内连下两道懿旨废除缠足都没能禁止,如果能通过这事撬开个口子,太皇太后泉下有知定会十分欣慰。」
「佛伦,你怎么想的?」康熙问礼部尚书。
礼部尚书佛伦是满人,佛伦的闺女没缠足,但佛伦的儿媳妇曾给她闺女缠足。孩子嫌痛哭的太惨,佛伦被吵得脑门疼,制止了儿媳妇给孙女缠足。
今儿早朝佛伦一听「缠足」二字,脑门就一抽一抽痛:「微臣也觉得太子妃的主意不错,只是太子妃能说动刘御史么?」
太子心说,你不应该担心她能不能说通刘御史,你应该担心她会不会把刘御史给气死:「这一点佛伦大人儘管放心,孤会帮她提前做好准备。」
「张英,你觉得呢?」康熙又问。
张英的脑门一抽:「这事其实只是东宫的家事,臣以为刘御史不应该管殿下的家事。」
「朕问你太子妃亲自和刘不语解释,你的看法,不是问刘不语参太子妃一事。」康熙不准他蒙混过去,「你夫人和几个儿媳妇应该有缠足,你是支持缠足还是不支持缠足?」
「张大人肯定是支持。」恭亲王常宁笑道,「你们汉人都喜欢什么弱柳扶风的扬州瘦马,还喜欢什么把玩三寸金莲。张大人家中养了不少金莲吧。」
张英脑门更痛,早知道今儿就告病了:「启禀皇上,臣家中只有一妻一妾,没有不少金莲。」
「不要顾左右而言他。」康熙道,「今儿这事你必须说说缠足好好在哪儿,缠足不好又不好在哪儿。」
宋朝以前数千年来华夏女子从未缠足。女子缠足最初不过是宋朝皇室玩弄女子搞出来的,有道是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,百姓才跟着学缠足。
这事该怎么说?缠足唯一好处是满足了某些人的喜好。缠足的坏处多不胜数,可说出来又会得罪大部分汉臣,张英顿时想把自己给缠起来:「微臣也觉得缠足不好,但一时没想起来有哪些不好。」
康熙冷哼一声,随即就问其他人:「你们觉得呢?」
王公重臣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