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借钱的账本。不等马齐开口,太子就叫他的两个侍从,「把这些账本全部带走。」
马齐看清楚他指的什么,顿时大惊失色:「这可不成,太子。」
「你敢拦着孤?」太子脸色一拉,目光如炬地盯着他。
马齐的手一顿,硬着头皮说:「户部有规定,账本一概不准外带。」
「孤是你户部的人么?」太子反问。
马齐下意识摇头。
太子再问:「那孤又是谁?」
「……太子。」
「孤身为储君,连看户部帐目的资格都没有?」太子又问。
马齐低下头:「下官不敢。」
「带走!」太子面无表情地大手一挥,户部大小官员无人敢拦,眼睁睁看着太子的侍从把账本带走。
讨源书屋前院东次间里,太子翻开最下面的账本见上面写着顺治年间,最上面的写着康熙三十四年,确定所有账本都在这里,便对霍林说:「把福晋请来。」
石舜华进屋一看桌子上全是账本,不禁苦笑:「你怎么全给拿来了?」
「不全部拿来孤怎么能知道都有谁欠钱不还。」太子道,「孤看不懂,你能看懂么?」
石舜华见状,也无心嘲笑他连个账本都看不懂:「我能看懂,可看一会儿就犯困,也没办法帮你啊。爷如果没什么可用的人,谢嬷嬷、阿筝和张起麟倒是能一用。」
「不行。」太子想也没想,直接拒绝。
石舜华:「可咱们园子里识字的奴才里只有他们仨会算盘。你的三个哈哈珠子能不能看懂账本?」
「他们没学过。」太子再一次感到无人可用,不禁犹豫起来,「要不就让他们仨个试试?可是,万一传到汗阿玛耳朵里,孤又得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应付。」
「你把记录文武百官欠户部银钱的账本全部搬走,户部官员一准向汗阿玛禀告。」石舜华道,「妾身觉得您当务之急应该想想怎么跟汗阿玛解释。」
太子点了点头:「你说得对,孤现在就去找汗阿玛。你帮孤想想,等等,不用了,霍林,把那个多宝阁上的花瓶拿下来。」
「要花瓶干么?」石舜华纳闷。
太子把今年、去年和前年的三个账本塞花瓶里,就说:「霍林,把这个拿去后院书房里。福晋,叫你的丫鬟阿箫陪你去书房看书。」
石舜华瞠目结舌,望着太子的背影,好气又好笑:「您可真行。」
「福晋,拿还不是不拿?」霍林问。
石舜华嘆气道:「拿去书房,顺便喊一下阿箫。」
阿箫左手拿着账本,右手打算盘,阿笙忙着抄录的时候,太子也见到康熙。
太子在讨源书屋耽误这么一会儿,康熙已经知道太子在户部干的事,见他空手而来,很是意外:「你从户部拿的账本呢?」
「在儿臣寝宫里。」太子道,「汗阿玛,儿臣听马齐说户部的账本一律不准外带,儿臣恳请汗阿玛允许儿臣借阅几日。」
「然后呢?」康熙不知太子打得什么主意,便没一口应下来。
太子道:「您明年亲征,儿臣在京城筹集粮草,万一国库空虚,到时候就令户部的官员前去收账。一家不多,百两,足矣解燃眉之急。」
康熙眉头微皱,盯着他:「你打算借明年的战事收账?朕以前向文武百官承诺过,他们有閒钱的时候再还。」
「儿臣会先查谁家有钱。」太子道,「家中子弟上战场的儿臣一概不要。」
康熙仍然不解:「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事?」
「三弟两个月后大婚,今儿石氏没事就令她的大丫鬟给三弟准备贺礼。」太子说着话,装作很不好意思,「石氏随口说花钱如流水。儿臣就想到汗阿玛早年节衣缩食也不舍得减儿臣的用度。当时就跟石氏说起这事。
「石氏听完儿臣的话,脸色通红。儿臣问她怎么了,她说她家好像还欠着国库的钱,也不知道还了没有,儿臣这才想到国库虽然没多少钱,好在还有许多欠银没收回来。那些欠银收回来三成,儿臣觉得足矣支撑明年的战事。」
康熙听到这话,心头的疑虑骤然消失:「你有心了。但收账这事必须等明年战事结束。」
太子想了想,拱手道:「儿臣知道了。那账本儿臣能过几天再还回去么?」
「你是太子,将来这天下都是你的,账本想看多久看多久。」康熙道,「以后这等小事就不用特意向朕禀告了。」
太子心想,你刚才的表情可不是这样:「谢汗阿玛。」装作欢天喜地道,「儿臣这就回去看账本,儘早还给户部。」
「去吧,去吧。」康熙见咧嘴傻笑,摇头笑了笑。看着太子有些兴奋的背影,不禁道:「朕刚才还觉得太子成熟了,这么一会儿又跟个小孩子似的。」
「太子殿下年轻,又刚成婚没多久,过几年小阿哥们长大了,自然就成熟了。」梁九功总觉得太子幷不像他表现得那么兴奋,可一想太子以往也是喜怒形于色,又觉得他想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