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25章(2 / 3)

状的东西割开绑在车轱辘上面,发现比原先好很多,而且比之前走的快,回来就琢磨怎么把那些东西弄得车轮上。一旦成了,驴车运粮快了,不见得比船少。」

康熙也希望大清越来越好,不想泼冷水:「你的这些打算虽好,但前提是得成。」

「儿子相信从西洋回来的工匠。」胤礽道,「长城都能建起来,一辆小小的马车,一个车轱辘,朕愿意给他们两三年。」

康熙皱眉:「两三年?朕听这几个字,难怪朕觉得耳熟,当初皇后弄自鸣钟和玻璃的时候,你就不止一次说过。保成啊,你如今耐性这么好是跟皇后学的吧。」

「不瞒汗阿玛,皇后不止一次劝朕,不要着急,慢慢来。」胤礽道,「即便到儿子老了,那种车没做出来,还有弘晅。弘晅每次出去玩都忍不住抱怨车慢。朕相信他为了出去玩,也会命底下人继续做马车。」

康熙:「虽然朕觉得不大可能,但朕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,放手做吧。」

「谢汗阿玛。」胤礽谢康熙的理解,「四弟端午节之前能赶回来。」

康熙:「老十他们几个呢?」

「朕命老十在南海建六个属咱们自己的盐场,以后南盐北运,让京城人人都能吃上盐。他至少得待到八月十五。」胤礽解释道。

康熙长嘆一声:「人人都能吃上盐?朕当年也隻敢说儘量让人人都能吃上饭。」

「以后盐一定会比白米和麵便宜。」胤礽道。

康熙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:「那朕就等着。」

和平六年,暮春时节,胤禛再次出京,这次是查漕运。这次带上六个侄子和一个儿子。儿子是弘辉,侄子分别是老大和老三的嫡子,以及皇帝的四个儿子。

胤峨从南海回来歇一段时间,胤礽就把修路建桥的事交给他。

修路幷不是什么轻鬆的活,胤礽跟胤峨说能省则省,又要石子路,胤峨当即就想撂挑子不干。

可惜,胤峨隻敢想想。拉长脸从干清宫出来,胤峨就找他九哥胤禟给他出主意。

胤禟见他唉声嘆气,思索道:「省钱又得把路修好,只能遇山开山,遇水搭桥。」

「是的。不过,桥倒是不愁。」胤峨道,「咱们大清就不缺会架桥的工匠。难的是开山啊。而且还要石子路,我到哪儿给他弄石子路去。简直异想天开。我现在总算知道什么叫,上面一句话,下面跑断腿了。」

胤禟道:「神机营又赶制火器,这事知道吧?」

「你跟我说过,皇帝老二打算今年七月带着火器巡幸塞外,吓唬蒙古部落台吉。」胤峨道,「怎么突然提起这事?」

胤禟:「去跟老二说,少放些空炮,给你留些开山,石子滚下来刚好修路。」

「这个主意好!」胤峨一喜,「可是传到汗阿玛耳朵里,又该说咱们败家。」

胤禟摆手:「这事经过老二同意,败家的也是老二。再说了,汗阿玛如今也就只能说说老二。去年大选,老二后宫没进新人,汗阿玛都没敢问。」

「你怎么知道这事?」胤峨好奇。

胤禟:「汗阿玛跟我额娘说,皇帝翅膀硬了,什么都不听他的,好在儿媳妇孝顺,无论底下的人送什么上来,都先紧着慈宁宫。我额娘当时提了一句,皇后也厉害,今年后宫又没添新人。汗阿玛当时又重复一句,他都说不算皇上,皇后也甭想能管住皇上。后宫没添人,一准是皇兄的主意,跟皇嫂没关係。」

「宜母妃撺掇汗阿玛问皇帝,汗阿玛没问?」胤峨道。

胤禟点了点头:「好像说问了也改变不了什么。」

「听着挺可怜的。」胤峨啧一声。

胤禟:「汗阿玛也就抱怨几句。要不是这两年事多,他就早就南下了。」

「去南海?」胤峨连忙问。

胤禟点头:「早几天去慈宁宫给他请安,还问我之前南下的那艘大船还在不在。我跟他说在天津卫,然后就开始琢磨何时再去。」

「二哥不会同意吧?」胤峨话音一落,听到砰砰敲门声,眉头紧皱,「谁这么没规矩?」

胤禟从书房里出来,仔细听了听:「是隔壁八哥府上,过去看看出什么事了。」

两兄弟疾步往外走,到门外看到胤祀门外只有一匹马,不见敲门人。胤禟和胤峨相视一眼,不约而同地往胤祀那边去。

胤峨抬起手,吱呀一声,门从里面打开。

「十弟?」胤祀很是惊讶,「你怎么过来了,找我有事?九弟也在?」

胤禟:「我们刚才听到敲门声很急,出什么事了?」

「兵部急件。」胤祀指着从角门出来的马车,「边走边说。」登上马车,拆开信件,「朝廷忙着整顿盐商时,俄人偷偷找上策妄阿拉布坦,给他火器助他脱离朝廷掌控。

「岳钟琪一直防着他,他刚拿到俄人的火器就被岳钟琪抓个正着。策妄阿拉布坦已坦白交代,可是准噶尔部的牧民包围着岳钟琪的宅子,逼着岳钟琪放人,岳钟琪问我该怎么处置。」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