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29章(2 / 4)

能把太子妃给气得天天都想回娘家。」

「羡慕不?」胤禛问。

胤禟楞了一下:「我羡慕他?开什么玩笑。」突然一顿,苦笑道,「有时候是挺羡慕。两位嫡兄比他年长六岁,又是皇兄和皇嫂最小的孩子,无需像你我小时候为了能让汗阿玛多看一眼,绞尽脑汁想法子引起汗阿玛注意,皇兄和皇嫂就把世间最好的送到他面前。唉,咱们这个太子,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会投胎。」

「你是太子的叔叔,你也挺会投胎。」胤祀说一句,「走了,回去吃饭,别在这儿感慨。皇兄见着策凌,估计快回来了。一旦被他发现哪些地方处置的不妥当,甭说铁帽子王,你连亲王的爵都保不住。」

九月九日,胤礽回到紫禁城,查太子处理的事务。石舜华忙着闺女的婚事。直到十一月初八把弘晗嫁出去,夫妻俩才算閒下来。

石舜华心性豁达,后宫又没什么糟心事,明明只比胤礽小一岁,站在天天操心军国大事的胤礽身边,说两人差七八岁也没人怀疑。

晚上歇息时,石舜华把胤礽拉到身边,指着镜子里的人:「以后小事都交给弘晅吧。」

胤礽张嘴想说不,看到妻子光彩四溢的模样:「朕是该歇歇了。」

弘晅打小便是吃软不吃硬,凡事都得顺毛锊,胤礽命他处理政务,弘晅仗着胤礽在京城,一准会推脱或者乱来。

十一月二十一日,下午飘起大雪,石舜华命宫人准备暖锅子,化个十分精緻的妆,便命奴才去干清宫请天家父子回来吃暖锅子。

弘晅天天见石舜华,也没瞧见她和以往不同。石舜华见儿子没意识到,吃个半饱,弘晅的动作慢了下来,石舜华就说:「小五,我今儿早上跟你汗阿玛说,我俩如今一块出去,百姓都会以为我是他的继福晋,他还不信,你说是不是?」

弘晅张口就说:「怎么可——」看清他爹娘的相貌,惊讶道,「皇额娘越活越年轻呀。您最近吃了什么?」

「是你汗阿玛老了。」石舜华道。

胤礽知道她在给弘晅下套:「朕只比你大一岁。」

「这就是操心和不操心的区别。」石舜华看向弘晅,「你汗阿玛前半生太苦,你觉得是不是该让他享享清福?」

弘晅撇嘴:「合着您在这儿等着儿臣呢。」

「我儿聪明,却也粗心。」石舜华笑道,「不提醒你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呢。你三哥带着你侄子进宫,你汗阿玛想抱抱,他都怕累着你汗阿玛。」

弘晅被娇宠大,早已习惯爹娘在身边,虽然不想学着处理政务,可是他又真怕把他爹累出个好歹,一觉不醒,抿抿嘴,思索片刻:「好吧。」

「真乖。」石舜华顺手摸摸他的脑袋。

弘晅顿时不好意思:「皇额娘,儿臣都十七岁了,别动不动摸儿臣的脑袋,被外人看见儿臣威严尽失。」

「每天只想着吃和睡,你还有威严?」胤礽道,「你的叔叔和哥哥们一个比一个有本事,不想把懒病改掉,就要让他们看到你的才能。否则,待朕去了,大清会出现周朝的情况,君王只是个摆设。早些□□鲜的事应对的就不错,朝鲜使臣没得到朕的回復也没再递奏章,说明朝鲜的旱灾幷不严重。」

弘晅:「那件事儿臣也有考量。早年儿臣和皇玛法去南海时,就跟三哥聊过,海南四面靠海,庄稼颗粒无收,海南的百姓可以去海里捕捞东西果腹。当然,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。

「朝鲜三面靠海,朝鲜南部国土最宽的地方也不过六百里,位于最中间的百姓没得吃,两天之内即可抵达海边,捡蛤蜊、捡海菜充饥。再说了,朝鲜此次禀报一个地方大旱,受灾百姓顶多十多万,儿臣不信朝鲜国王无力赈灾。」

「有没有解释给你四叔和八叔听?」胤礽问。

弘晅:「没有,儿臣觉得没必要。」

「不错,没必要。」胤礽道,「他们是长辈,也是臣。你是晚辈,却是君。你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。前提得保证自己的决策是对的。不然,无论你以后做什么决定,他们都会拦着你。还有一点,不能确定或者毫无把握的事,必须跟王公大臣商议,你没有说服他们就不能再做。否则,你就是个任性妄为的皇帝。」

弘晅点了点头:「儿臣谨记。」

「吃菜,都煮化了。」石舜华给弘晅夹点白菜,「这个是东北送来的,吃起来有点甜。小五,用白菜心蘸酱也挺好吃的。」

弘晅看了她一眼:「儿臣确定您比汗阿玛年轻是因为太会吃。」

「不让她吃让她干么去?」胤礽问,「你哥哥姐姐成家了。她的金玉满堂四家商号也给你们兄弟,存下的银子给暖暖和晗晗,想出宫买些东西都得算着手里的银子够不够,如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吃。」

弘晅衝石舜华扮个鬼脸:「好可怜啊,皇后娘娘。」

「你娶个太子妃生个嫡子,本宫给你养着就不可怜了。」石舜华睨了他一眼,「这个法子怎么样?」

弘晅很不客气:「不怎么样。皇额娘若是真这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